【藥材來源】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、鼓槌石斛、環草石斛、馬鞭石斛、黃草石斛、金釵石斛或流蘇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干燥莖。
【性狀鑒別特征】鮮石斛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,長約30cm,直徑0.4~1.2cm。表面黃綠色,光滑或有縱紋,節明顯,色較深,節上有膜質葉鞘。肉質多汁,易折斷。氣微,味微苦而回甜,嚼之有黏性。
鮮石斛藥材
環草石斛
呈細長圓柱形,常彎曲或盤繞成團,長5~35cm,中部直徑0.5~2mm,節間長0.5~2.5cm;表面金黃綠色或金黃色,稍有光澤,具細縱皺紋,常殘留棕色葉鞘,葉鞘稍松抱于莖,易脫落。質柔韌,易折斷,斷面較平坦。無臭,味微苦。
環草石斛藥材
馬鞭石斛
長圓柱形,長25~120cm,中部直徑5~9mm,節間長2~5cm;表面灰黃色或黃色,有光澤,具深縱溝,節上有殘留葉鞘。質韌,體疏松,不易折斷,斷面呈齒輪狀,纖維性。無臭,味微苦。
馬鞭石斛藥材
黃草石斛
呈細長圓柱形,中、上部不規則彎曲,長20~120cm,中部直徑2~3mm,節間長1~4cm;表面金黃色或淡黃褐色,具縱溝或縱皺紋,節上有殘留葉鞘。質較疏松而輕,易折斷,斷面略呈纖維性。氣微,味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
黃草石斛藥材
金釵石斛
呈扁圓柱形,稍曲折略呈“之”字狀,長18~50cm,中部直徑0.4~1.2mm,節間長1.5~6cm;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,有光澤,具深縱溝及縱紋。質輕而脆,斷面較疏松,類白色,略具纖維性,粉質。氣微,味苦,嚼之略帶黏性。
金釵石斛源植物
金釵石斛藥材
鼓槌石斛
呈粗紡錘形,中部直徑1~3cm,具3~7節;表面光滑,金黃色,有明顯凸起的棱:質輕而松脆,斷面海綿狀。氣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。
鼓槌石斛源植物
鼓槌石斛藥材
鼓槌石斛藥材
流蘇石斛
呈長圓柱形,長20~150cm,中部直徑0.4~1.2cm,節明顯,節間長2~6cm;表面黃色、綠黃色或暗黃色,有深縱槽。質疏松,斷面平坦或呈纖維性。味淡或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
流蘇石斛源植物
流蘇石斛藥材
流蘇石斛藥材
戟葉金石斛
為蘭科植物戟葉金石斛帶假鱗莖的干燥莖。
長圓柱形,長12~45cm,中部直徑2~4mm,節間長1~4cm;表面金黃色,平滑或有細縱紋,有光澤,節明顯,多分枝,分枝頂端有一紡錘形的假鱗莖,習稱“瓜”,多扁壓,具深縱溝。體輕,易折斷,莖斷面淡白色,纖維性:假鱗莖斷面灰白色,疏松。氣微,味微苦。
戟葉金石斛藥材
干石斛
呈扁圓柱形或圓柱形的段或卷成團塊狀。表面金黃色、綠黃色或棕黃色,有光澤,有深縱溝或縱棱,有的可見棕褐色的節。切面黃白色至黃褐色,有多數散在的筋脈點。氣微,味淡或微苦,嚼之有黏性。
干石斛藥材飲片(藥材市場流通的商品)
【性味與功效】甘,微寒。益胃生津,滋陰清熱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6~12g,鮮品15~30g。
【混淆品】
石斛有很多混淆品,應注意鑒別:
石仙桃(石斛混淆品)
為蘭科石仙桃屬植物帶假鱗莖的干燥根狀莖。
長圓柱形,長短不等,分枝或不分枝,略彎曲,直徑2~3mm;表面黃棕色,有明顯密集的節,其上殘存鱗葉,頂端鱗葉密集包住莖尖。假鱗莖圓錐形,長1~4cm,直徑3~6mm;表面綠黃色或棕黃色,具縱棱,頂端有葉痕。質硬。氣微,味淡。來源待考證。
石仙桃(石斛混淆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