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。
【性狀鑒別特征】不規則拳狀團塊,有瘤狀短分枝或根莖主軸延伸,下部膨大似“如意頭”,長3~18cm,直徑1.5~7cm;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,有不規則縱皺紋,并有須根痕,上端有殘留莖基和芽痕,瘤狀分枝頂端有盤狀芽痕,有的向上漸細,留有一段木質地下莖,習稱“木腿”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黃白色或淡棕色,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布,飲片呈不規則的厚片。外表皮灰黃色或灰棕色。切面黃白色至淡棕色,散生棕黃色的點狀油室,木部具放射狀紋理。烘干者斷面角質樣,色較深或有裂隙。氣清香,味甘、微辛,嚼之略帶黏性。
【性味與功效】苦、甘,溫。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,止汗,安胎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6~12g。
白術原植物
白術藥材
白術藥材飲片
白術藥材飲片(藥材市場流通的商品)
【混淆品】
白術發現有混淆品,應注意鑒別。
菊三七(白術混淆品)
為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莖(如下圖)。
不規則拳狀團塊,長3~8cm,直徑2.3~cm;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,有眾多瘤狀突起及斷續的弧狀溝紋。質堅實,斷面不平坦,淡黃色,有菊花心。氣微,味甘淡、后微苦。
菊三七(白術混淆品)
北蒼術(白術混淆品)
為菊科植物北蒼術的干燥根莖(如下圖)。
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,常有分枝,長4~9cm,直徑1~4cm;表面黑棕色.有圓形根痕,除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。質輕而疏松,斷面淺黃白色,有黃棕色油點散在。香氣淡,味辛、苦。
北蒼術(白術混淆品)